子夜吴歌·冬歌

2018年11月21日 1081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

【唐代】李白

明朝驿使发,一夜絮征袍。
素手抽针冷,那堪把剪刀。
裁缝寄远道,几日到临洮?

词句注释

⑴子夜吴歌:又作《子夜四时歌》,共四首,写春夏秋冬四时,《冬歌》为其中第四首。六朝乐府《清商曲·吴声歌曲》即有《子夜四时歌》,因属吴声曲,故又称《子夜吴歌》。

⑵驿使:古时官府传送书信和物件的使者。驿:驿馆。

⑶絮:做棉衣时向衣服里絮丝绵。

⑷素手:白净的手,形容女子的皮肤白皙。

⑸裁缝:指裁制好的征衣。

⑹临洮:在今甘肃省临潭县西南,古为西羌之地。唐为临洮镇,属边关地带。 [2][3-4]

白话译文

明晨驿站使者就要出发,思妇们连夜为远征的丈夫赶制御冬的絮衣。
寒冷的夜里,那柔弱的双手连抽针都冷得不行,更不用说用那冰冷的剪刀来裁衣服了。
将裁制好的衣物寄向远方,路途如此遥远,得过多少天才能到达边关? [2][4]

作品鉴赏

乐府古辞《子夜吴歌》原为每首四句,内容多写女子思念情人的哀怨,作六句是诗人李白的独造,而用以写思念征夫的情绪更具有时代之新意。

《子夜吴歌·冬歌》不写景而写人叙事,通过一位女子“一夜絮征袍”的情事以表现思念征夫的感情。时间是传送征衣的驿使即将出发的前夜,大大增强了此诗的情节性和戏剧性。一个“赶”字,不曾明写,但从“明朝驿使发”的消息,读者从诗中处处看到这个字,如睹那女子急切、紧张劳作的情景。关于如何“絮”、如何“裁”、如何“缝”等等具体过程,诗人有所取舍,只写抽针把剪的感觉,突出一个“冷”字。素手抽针已觉很冷,还要握那冰冷的剪刀。“冷”既切合“冬歌”,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加强情节的生动性。天气的严寒,使手指也不灵巧了,而时不我待,偏偏驿使就要出发,人物焦急情态宛如画出。“明朝驿使发”,分明有些埋怨的意思了。然而,她从自己的冷想到“临洮”(在今甘肃临潭县西南,此泛指边地)那边的更冷。因此又巴不得驿使早发、快发。这种矛盾心理亦从无字处表出。读者似乎又看见她一边呵着手一边赶裁、赶絮、赶缝。“一夜絮征袍”,言简而意足,然而随即又情急起来,她想:路是这样远,“寒到身边衣到无”呢?这回却是恐怕驿使行迟,盼望驿车加紧了。“裁缝寄远道,几日到临洮?”这迫不及待的一问包含极度的深情与牵挂。这组诗第三首中的《子夜吴歌·秋歌》是正面归结到怀思良人之意,而《子夜吴歌·冬歌》却纯从侧面落笔,通过形象刻画与心理描写结合,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思妇形象,成功表达了诗歌主题。结构上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,起势突兀,结句意远,情节生动感人。

如果说《子夜吴歌·秋歌》是以间接方式塑造了长安女子的群像,《子夜吴歌·冬歌》则通过个体形象以表现出一类人——思妇形象。其语言的明转天然,形象的鲜明集中,音调的清越明亮,情感的委婉深厚,得力于民歌,真是“意愈浅愈深,词愈近愈远,篇不可以句摘,句不可以字求”(《诗薮·内编》卷二)的佳作。 [5]

作者简介

李白(701~762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。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、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有“诗仙”之美誉,与杜甫并称“李杜”。其诗以抒情为主,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,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,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,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。诗风雄奇豪放,想像丰富,语言流转自然,音律和谐多变,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,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,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。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30卷。

参考资料

  • 1.  彭定求 等.全唐诗(上)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6:390
  • 2.  于海娣 等.唐诗鉴赏大全集.北京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0:140
  • 3.  裴斐.李白诗歌赏析集.成都:巴蜀书社,1988:339-341
  • 4.  詹福瑞 等.李白诗全译.石家庄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:229-231
  • 5.  周啸天 等.唐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3:252-254
  • 6.  李白故里邓小平亲笔题词  .人民网.2009-10-16[引用日期2014-04-14]
  • 7.  夏征农 等.辞海(缩印本)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2000:1525

学诗文

这个人很懒,什么都没留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