绝句

2018年12月19日 1324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

【唐代】杜甫

liǎng  gè  huáng  lí   míng  cuì     liǔ
两   个   黄   鹂   鸣   翠   柳,
  yī   háng  bái     lù  shàng qīng tiān
一   行   白   鹭   上   青   天。
chuāng hán xī   lǐng  qiān   qiū   xuě
窗   含   西   岭   千   秋   雪,
mén   bó  dōng  wú   wàn    lǐ   chuán
门   泊   东   吴   万   里   船。

词句注释

⑴黄鹂:黄莺,鸣声悦耳。

⑵白鹭:鹭鸶,羽毛纯白,能高飞。

⑶窗含:谓由窗往外望西岭,好似嵌在窗框中,故曰窗含。西岭:即成都西南的岷山,其雪常年不化,故云千秋雪。这是想象之词。

⑷东吴: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。成都水路通长江,故云东吴万里船。 [2-3][4]

白话译文

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,一行白鹭向湛蓝的高空里飞翔。
西岭雪山的景色仿佛嵌在窗里,往来东吴的航船就停泊在门旁。

创作背景

这组诗当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(764)春。唐肃宗宝应元年(762),成都尹严武入朝,蜀中发生动乱,杜甫一度避往梓州(治今四川三台)。次年安史之乱平定,再过一年,严武回到成都再次镇蜀。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,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。这时杜甫的心情特别舒畅,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,情不自禁,欣然命笔,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。明末王嗣奭《杜臆》说这组诗“盖作于卜居草堂之后,拟客居此以终老,而自叙情事如此”。 [5][6]

整体赏析

这首诗描写早春景象。四句诗描绘四幅图景,分开来如四扇条屏,合在一起又组成一幅生动优美的风景画。首句写草堂周围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,一派愉悦景象,呈现一片生机,有声有色,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,具有喜庆的意味。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。晴空万里,一碧如洗,白鹭在“青天”映衬下,色彩极其鲜明。两句中一连用了“黄”“翠”“白”“青”四种鲜明的颜色,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。第三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。岭上积雪终年不化,所以积聚了“千秋雪”。“含”字表明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。末句再写从门外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。“万里船”三字意味深长,因为多年战乱,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,船只不能畅行,而战乱平定,交通恢复,才能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。“万里船”与“千秋雪”相对,一言空间之广,一言时间之久。诗人身在草堂,思接千载,视通万里,胸次开阔。诗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,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,而随着视线的游移、景物的转换,江船的出现,便触动了他的乡情。全诗对仗精工,着色鲜丽,动静结合,声形兼俱,四句诗宛然组成一幅咫尺万里的壮阔山水画卷。 [5][6]

名家点评

宋代程大昌《演繁露》卷四:诗思丰狭,自其胸中来。若思同而句韵殊者,皆象其人,不可强求也。张祜送人游云南,固尝张大其境矣,曰“江连万里海,峡入一条天”。至老杜则曰“窗含西岭千秋雪,门泊东吴万里船”,又曰“路经滟灏双蓬鬓,天入沧浪钓舟”,以较祜语,雄伟而又优裕矣。

宋代曾慥《高斋诗话》:子美诗云:“两个黄鹂鸣翠柳,……门泊东吴万里船。”东坡《题真州范氏溪堂诗》云:“白水满时双鹭下,绿槐高处一蝉吟。酒醒门外三竿日,卧看溪南十亩阴。”盖用杜老诗意也。

宋代曾季狸《艇斋诗话》:韩子苍云,老杜“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”,古人用颜色字,亦须配得相当方用,“翠”上方见得“黄”,“青”上方见得“白”,此说有理。

明代杨慎《升庵诗话》:绝句四句皆对,杜工部“两个黄鹂”一首是也,然不相连属,即是律中四句也。绝句者,一句一绝,起于《四时咏》:“春水满四泽,夏云多奇峰。秋月扬明辉,冬岭秀孤松”是也。或以为陶渊明诗,非。杜诗“两个黄鹂鸣翠柳”实祖之。

明代胡应麟《诗薮》:杜之律,李之绝,皆天授神诣。然杜以律为绝,如“窗含西岭千秋雪,门泊东吴万里船”等句,本七言律壮语,而以为绝句,则断锦裂缯类也。

明代顾元庆《夷白斋诗话》:长江万里,人言出于岷山,而不知元从雪山万壑中来。山亘三千余里,特起三峰。其上高寒多积雪,朝日曜之,远望日光若银海。杜子美草堂正当其胜处。其诗曰:“窗含西岭千秋雪。”

清代浦起龙《读杜心解》:上兴下赋,意本一贯,注家以四景释之,浅矣。

清高宗敕编《唐宋诗醇》:虽非正格,自是绝唱。

清代杨伦《杜诗镜铨》卷十二:此皆就所见掇拾成诗,亦漫兴之类。所谓漫兴,就是触景生情,随遇所感,似漫不经心也。[7-9]

作者简介

杜甫(712—770),字子美,尝自称少陵野老。举进士不第,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,故世称杜工部。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宋以后被尊为“诗圣”,与李白并称“李杜”。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,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,内容深刻。许多优秀作品,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,因被称为“诗史”。在艺术上,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,尤长于律诗;风格多样,而以沉郁为主;语言精炼,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。存诗1400多首,有《杜工部集》。 [10]

参考资料

  • 1.  彭定求 等.全唐诗(上)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6:562
  • 2.  龚笃清.杜甫诗精选精注.桂林: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6:207
  • 3.  韩成武 张志民.杜甫诗全译.石家庄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:609
  • 4.  张国举.唐诗精华注译评.长春:长春出版社,2010:314-315
  • 5.  萧涤非 等.唐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3:554
  • 6.  李炎.情于景的佳作——谈杜甫的《绝句四首》.湖南师专学报,1998,04:2-3
  • 7.  萧涤非.杜甫诗选注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1998:208
  • 8.  沈文凡.杜甫诗选注.长春:吉林文史出版社,2000:67
  • 9.  陈伯海.唐诗汇评(上).杭州:浙江教育出版社,1995:1195-1196
  • 10.  夏征农 等.辞海(缩印本)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2000:1514

学诗文

这个人很懒,什么都没留下